8/7(日) 大叔的第一面奧運金牌!
過去三屆奧運,看了超過30場賽事,包含棒球、桌球、羽球、田徑、馬拉松、公路自行車、獨木舟激流、排球、沙灘排球、競走、山地自行車、拳擊、網球、跳水、划船、跆拳道、角力、舉重、足球、籃球、手球、擊劍、射箭等項目(其實應該列那些還沒看過的),從來沒有在現場看過中華隊拿牌(三屆奧運中華隊共拿了兩面跆拳道兩金一銀三銅、射箭一銀一銅、舉重二銀一銅)(一方面因為我都買便宜的預賽票多,另方面其實看的很多場次根本沒有中華隊的選手,我是單純喜歡看運動比賽,並沒有特別一定要找台灣選手的出賽場次),直到2016年里約奧運第三日,女子53kg級舉重,許淑淨讓我第一次體會到在奪金現場的興奮與感動。
里約奧運這屆的購票策略,因志工班表一直到6月中才收到,國內的奧運門票購買申請早已結束;因有前兩屆北京與倫敦奧運一票難求的經驗,這回特地在國內申購階段,就先下手買了六張票,包含橄欖球、網球、田徑、場地自行車、小輪車、山地自行車,雖然被收了一些手續服務費,但至少不至於到時沒比賽可看。但在收到班表後,卻與其中兩場比賽撞期,決定以志工工作為主,但也因此少了兩場比賽可看。臨出發前一星期,連上里約奧運官方網站,想了解一下售票狀況,意外發現網路購票系統已經開放給非居住在巴西的民眾直接購買,立刻刷卡選擇現場取票,加購53kg級女子舉重決賽&女子馬拉松賽兩張門票,也因此,見證了金牌的時刻!
沒班的日子,總算找到了出門慢跑的機會,轉眼到里約也一星期了,用跑步來記憶城市,即使是在這個感覺危險的Rio,還是值得一試,反正身上也沒帶錢,還要怎樣就跑給他追囉!
雖然住在Centro,第一個禮拜倒是都還沒機會去隔壁的Lapa區逛逛,那邊的水道橋、教堂、階梯牆等景點,是里約除耶穌像、麵包山、海邊之外,絕不可錯過的景點,今早晨跑的路線,就決定是這區了。
不論是聖保羅或里約,隨處的塗鴉,早已見怪不怪;有些是一些不知所云的火星文,有些則完全像是知名藝術家的創作,相較於台灣或亞洲城市的色彩,這裡的用色構圖大膽的多,這是屬於拉丁民族特有的美感,也是我很欠缺的美之創造力!
里約,成了我最新一個居住超過一周的城市,還不敢說認識他,但至少東西南北是搞清楚了;周日的上午是禮拜日,葡語的星期一為第二日,所以周日是一周的開始,跟在台灣周一比較像第一天是不同的。里約的人行道對於跑者來說,不算平整,但台灣的騎樓滿是機車與障礙物,這裡至少清爽得多(除了一些在路上睡覺的人之外)。空氣很好,上午的車很少,來回六公里的城市探險,跑跑停停,拍下許多新奇的景物,其實目的地也不需要是甚麼知名景點,沿路欣賞各新舊建築與屋主的巧思,懷疑這裡的人是不是都是藝術家呀!
回飯店沖澡與吃早餐,今天後半天的重頭戲,是前往奧運Barra區的舉重場館,下午3:30的比賽,因第一次前往,決定11:00就出發。
大叔與青年會合後,搭火車往BRT的轉運站,跟著人潮與標示不是很到位的指標,還是搭上了前往園區的公車;但才駛出幾站,站在我們隔壁的當地人就拉著我們下車,一臉狐疑下,被告知換後面那輛Express的快車,可以比較早到會場,這點主動協助的熱心,跟台灣的人情味似乎又有些不一樣!(尤其在這邊問路時,當地人總是劈哩啪啦講一堆,就怕說的不夠仔細。)
從市區到Barra區的Riocentro比賽場,花了超過兩個小時的時間,里約奧運場館分散在四個地區,以Barra區的場館最多,是奧林匹克公園的所在地,但也是離我住的地方最遠的。
簡單吃過中餐後(場館區內竟然只能買到三明治與起司漢堡,巴西人真的是連賺錢的事都懶得規劃。),進到場館內,上到觀眾席,已經見到台灣加油團的長官們就座,由聖保羅包車過來的僑胞們也隨後進場。舉重的票只分區域,沒有座位號碼,但因管制鬆散,座位也沒賣完,於是大家幾乎都隨便坐,先來先選。
2012年4月前,我對於舉重運動是完全不了解,印象中只知道1984年洛杉磯奧運蔡溫義曾拿下一面銅牌,還有幾位女選手也拿過奧運獎牌;一直要到2012年的韓國亞洲舉重錦標賽,身為奧會國際組工作小組的一員,被選派去擔任代表隊的秘書,一路從女子48kg級,看到男子105kg+無限量級,有幸在當時的領隊張至滿老師的指導下,對於舉重運動的眉眉角角,有了躍進式的成長;舉重運動絕對不只是個不用動腦的蠻力運動,根據規則,後台戰術的鬥智與心理戰,就跟下棋一樣,在實力接近時,往往成了比賽勝負的關鍵!
舉重比賽一位選手就舉六次,前三次是抓舉,後三次為挺舉,不論成功或失敗,就是只舉三次(與田徑跳高、撐竿跳不同,不是成功了就可以一直舉),各取最後成功的那次計算,奧運比賽是以兩項的總和計成績(有些賽事為鼓勵選手挑戰成績,會頒發抓舉、挺舉、總和三項獎牌)。
比賽開始,賽前選手必須繳交待會第一次要舉的公斤數,然後依據選手呈報的資料,由選擇試舉最輕公斤數的選手先舉,然後慢慢往上加重。如此的賽制設計,主要可讓比賽過程進行較順暢,不需要一直加減槓片,影響流暢性。若選手試舉成功,先看是否還有選手要試舉同重量,若沒有,則由賽事助理加槓片至下個試舉重量;選手若試舉失敗,可以選擇繼續挑戰同重量,或者往上加(不能要求減輕),也因此規定,每位選手與教練得了解自己的實力與狀況,看怎麼安排體力,善用僅有的三次機會,成功舉起最佳的重量!
若選手成功舉起的公斤數相同,則要比選手的體重,體重輕者勝,所以是斤斤計較。
此量級賽前評估是中華台北許淑淨與大陸選手黎雅君兩強之爭,其他選手實力有些差距!(決賽是A組,另有B組的比賽,B組選手的成績大多不如A組,偶有B組前段班勝過A組的狀況,但通常不影響前三名!)
抓舉由80公斤開始,許淑淨與黎雅君分別選擇94與96公斤為開舉數;前面經過其他六位選手輪流挑戰後,最佳成績僅90公斤,就已用完三次試舉機會,唯一的亮點是其中一位巴西地主女選手;巴西真的是很可愛的民族,尤其人民對於其運動員的支持,只見每次該選手出場,全場總是嗨翻天,當其試舉成功時,更是像是拿到金牌地歡呼,這樣的氣氛,是在電視機前絕對感受不到的。
許改由92kg進行第一次試舉,輕鬆成功,全場觀眾都看得出她的游刃有餘。許加至96kg與大陸選手原先填的重量同,但或許是不讓許休息夠,黎決定不嘗試,直接加碼至98kg;許則照自己的節奏,再次輕鬆舉起96kg;這時總算輪到大陸選手第一次試舉98kg,順利地一舉成功。許再依照自身實力,決定第三次挑戰100kg,也順利成功,接下來就看對手表現。大陸選手果然實力堅強,先以101kg成功破奧運紀錄,後再挑戰世界紀錄104kg,可惜沒成功,但已以1kg領先許。
休息15分鐘後再戰,挺舉兩強都呈報123kg,比賽的後半段,依據前面的表現,戰術的反應與調整更顯重要,目前僅有一公斤的差距。
跟抓舉類似,又是在其他選手都挑戰完畢時,才輪到兩強相爭;但突然,許的教練蔡溫義出招了,當其他選手在110kg就用完三次試舉時,選擇降到112kg來挑戰,超輕鬆地成功後,許已穩獲銀牌;這時將球丟給了黎,是要跟,還是照原先計畫走?後來選擇還是挑戰123kg,一度以為順利試舉成功,但最後一刻裁判判定左手有彎曲算失敗(賽後大陸教練表示,並沒有人通知他們試舉失敗,導致後續直接加到126kg兩次失敗後痛失獎牌?)
其實這時許與教練的策略就是見招拆招,把壓力球丟給對手,等大陸黎雅君舉起多少,就多挑戰她一公斤;若成功,壓力會又回到黎,若失敗,那是技不如人,拿銀牌合理,這樣造成黎巨大心理壓力。當黎決定不舉123kg再加到126kg(這行為其實有點奇怪,也許真如教練講的,他們以為成功了),要讓許淑淨先舉,許第二舉挑戰126kg失敗,又回到黎,結果後兩次都失敗,讓許原本等著加碼黎成功公斤數的第三次都不用舉,就拿下了金牌,雖然說成績是遠低於個人最佳成績,但還是很不容易!
現場台灣的加油團大家都High翻了(聖保羅僑界還特地包車來),相較於巴西式的加油,還是顯得含蓄的多。
等頒獎,大會特地安排現任全國體總張朝國理事長擔任頒獎人(張理事長過去也是舉重協會的理事長,也曾擔任亞洲舉重協會的委員);當中華台北會旗升起,國旗歌演奏時,聽到不少僑胞開口唱起國旗歌,我也開心地跟著唱起來,中華隊史上第三面金牌我參與了,奧運的里程碑,又再前進一步!